台灣即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(65歲以上人口佔20%),肌少症是高齡者常見的健康議題,約7-10%的社區65歲以上長者具有肌少症,肌少症會增加摔倒、衰弱、失能、臥床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而台灣高齡者衰弱症盛行率為5.4%,另外41.5%為衰弱前期,其共病症包含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。
「老化」 會造成“淨體重”的降低 (淨體重:除去脂肪的體重):老化會減少肌肉,增加脂肪,主要是因為 人體會進入到節能模式。
「肌少症」是指因年齡而造成的骨骼肌質量與功能損失。一旦肌肉流失,將使得身體執行活動能力降低,增加衰弱,失能的風險。
「衰弱症」是指因年齡而造成的骨骼肌力量損失,判斷標準:
衰弱診斷 | |
無預期性體重減輕 | 在過去一年>4.5公斤減輕 |
手握力 | <最低四分位數族群 |
自我報告體力消耗 | 主觀疲勞 |
低身體活動量 | 只能夠短暫行走 |
走路速度變慢 | 4m走路測試 |
「肌少骨鬆症」 減少瘦體重並降低骨密度。
現在已有大型醫院設有簡易健身設備來協助患者,藉由運動的介入來幫助患者回歸基本身體活動,因此,提早開始運動才能避免將來更辛苦。

當然,所謂的「有效運動」,並不是說我有動就好,他是有一些基本條件的,必須滿足運動的「強度」跟「時間」,不過很慶幸的是,由於現在運動風氣盛行,運動指導員也隨手可得,只要將你的運動需求告知你的運動指導員,他們都會幫你安排好適合你的運動強度


有強健的身體,才能有隨心所欲的大齡生活。
歡迎追蹤我們的社群網站,隨時了解最新文章與活動上架